Search


【「不教養」比「出手管教」需要更大的勇氣!】

繼《被討厭的勇氣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「不教養」比「出手管教」需要更大的勇氣!】

繼《被討厭的勇氣》《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》之後,暢銷作家岸見一郎把關注焦點轉到教養,推出了《不教養的勇氣》。

岸見一郎說:「不關注也是一種關注」,」。『不教養』需要的勇氣甚至勝過『出手管教』的勇氣!

光是看到孩子不認真念書就精神焦慮,怎麼可能做到事不關己?


岸見一郎為需要管教的「問題行為」下了定義:「該行為會對共同體(包含家庭、職場、學校)造成實質困擾」。

讀書這件事,無疑的,不會對別人造成困擾,當然是孩子自己的問題,岸見一郎提了一般父母最難做到的方法---靜靜的觀察就好。

特別是面對怎麼苦勸都不肯用功的孩子,事實上我們根本不可能突然地去改變孩子。

「『什麼都不要說,看看事情會變怎樣』的作法,絕對值得各位父母一試!」

可能嗎?父母很可能根本沒勇氣一試!


岸見一郎以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觀念做基底,或許能容易改變對孩子的期望值而泯除焦慮:

「如果父母能學會從『孩子好好活著』這件事當成起算點,那麼孩子做什麼事都值得加分。」

「只要孩子好好活著就可以感受喜悅」,所以教養本該是「幫孩子加分,而不是不斷的扣分」啊!


到底岸見一郎所提的[不管教]之實質內涵與做法是什麼?

分享菊仙本月在《未來family》的數位專欄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★《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》作者、親子作家彭菊仙最新力作 ★聚焦青少年的行為、手機電玩、戀愛人際等33個教養難題全攻略
View all posts